中國文化,是華夏文明為基礎,充分整合全國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,是社會政治、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水準的反映。從舊石器時代的發明創造,到康有為、梁啟超的維新變法,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,到新時代的社會變革,無一不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。《先秦史》載:“吾國開化之跡,可征者始於巢、燧、羲、農。”;從中國第一個國家夏朝建立發展至今,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,帶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東方。
中國文化不但對日本、朝鮮半島產生過重要影響,還對越南、新加坡等東南亞、南亞國家乃至美洲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中國發達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以及指南針技術首先應用於航海,才導致了人類所謂藍色文明和環太平洋文化圈的形成;鄭和下西洋更加深了這種文化的傳播和輻射,並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樞紐的東亞文化圈。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和國際地位的提高,世界各國包括亞洲、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對中國文化以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重視。
中國文化延續發展至今,已形成多種獨具特色的文化特徵和文化載體,其中包括京劇、豫劇、川劇、黃梅戲、昆曲、地方戲等為代表的中國戲曲文化;以中醫、中藥、醫學典籍為代表的中醫藥文化;以少林、武當、太極、詠春等為代表的中國武術、中國功夫;以二胡、古箏、古琴、琵琶、馬頭琴、塤等為代表的多民族樂器;以書法、文房四寶、篆刻等為代表的書法文化;以中國國畫、中國帛畫、壁畫等為代表的中國繪畫;以遠古神話、《詩經》、先秦寓言、漢樂府、南北朝民歌、楚辭、先秦詩歌、漢賦、唐詩、宋詞、元曲、四大名著等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學;以春節、元宵節、清明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、潑水節、三月三、那達慕、雪頓節等為代表的多民族節慶文化;以剪紙、風箏、刺繡、雕刻等為代表的中國民間工藝;以魯、川、粵、閩、蘇、浙、湘、徽等為代表的中國餐飲文化;從諸子百家延續至今的中國哲學文化等等。
作為旅遊資源的靈魂,悠久繁盛、品類眾多的中國文化,其特徵實難以於方寸之間逐一呈現。唯有邀請各位海外遊客嘉賓,親身來體驗和享用一場中國文化的盛宴。